约翰·德·尼琛
约翰?德?尼琛在奥迪供职19年,曾在南非、日本等市场担任高管,直至出任奥迪美国总裁。加盟奥迪之前,约翰? 德? 尼琛曾为宝马南非公司工作。他拥有南非伊丽莎白港纳尔逊?曼德拉城市大学(Nelson Mandela Metropolitan University)学士学位和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University of Pretoria)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
姓名: 约翰`德`尼琛
中文名: 约翰·德·尼琛
国籍:
民族:
出生地:
出生日期:
毕业院校: 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
职位: 凯迪拉克全球总裁
个人简介
约翰?德?尼琛在奥迪供职19年,曾在南非、日本等市场担任高管,直至出任奥迪美国总裁。加盟奥迪之前,约翰? 德? 尼琛曾为宝马南非公司工作。他拥有南非伊丽莎白港纳尔逊?曼德拉城市大学(Nelson Mandela Metropolitan University)学士学位和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University of Pretoria)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
个人履历
2012年7月1日出任日产汽车公司高级副总裁,负责英菲尼迪事业部全球业务。
2014年7月约翰·德·尼琛辞去英菲尼迪全球总裁一职。
2014年7月,约翰·德·尼琛加入通用集团,任职凯迪拉克全球总裁。
个人荣誉
相关事迹
慈善事业
其它资料
日前,通用汽车宣布任命约翰·德·尼琛为凯迪拉克品牌总裁,全面负责凯迪拉克的全球运营,他将从8月1日起以执行副总裁的身份加入通用汽车,向通用总裁丹·阿曼汇报。
有人称约翰·德·尼琛为高档车领域的复兴专家,从宝马南非公司,到奥迪美国公司,再到英菲尼迪,约翰·德·尼琛一路战绩不俗,加入凯迪拉克,他能再建奇功吗?
■高档车领域管理高手
约翰·德·尼琛今年54岁,于1993年加入奥迪,曾担任8年奥迪美国公司 CEO 和5年奥迪日本公司CEO。加盟奥迪之前,约翰曾在宝马南非公司工作。
从2004年到2011年,约翰全面负责奥迪美国业务期间,奥迪在美国高档车市场的份额从5.3%提高到9.5%。在高档汽车品牌的职业经理人中,这样的成绩非常突出,他引起雷诺日产联盟CEO卡洛斯·戈恩的关注。
两年前,在戈恩的力邀下,约翰出任英菲尼迪全球总裁。
当年离开奥迪加盟英菲尼迪时,外界评价他,“强项是实施复兴战略,进行品牌重建。”在英菲尼迪,约翰的确获得很大空间去重建品牌。他的主要任务就是使英菲尼迪尽可能地同量产车母品牌日产区别开来,给英菲尼迪贴上高档豪华的标签。
约翰加入英菲尼迪不久前,该高档品牌刚刚将公司总部迁至中国香港,此前,英菲尼迪和母公司日产的总部都设在日本横滨。
约翰加盟前,英菲尼迪的营销、产品设计、工程开发等业务都由日产方面负责。后来,专门有一部分员工全职负责英菲尼迪的业务。在约翰领导英菲尼迪的短短两年里,该品牌拓展了新的海外市场,拓宽了产品线,与奔驰达成合作伙伴关系。另外,两家公司还在美国田纳西州联合兴建发动机厂,为英菲尼迪Q50和奔驰C级配套。在未来数年,约翰给英菲尼迪带来的变化将显现更多的效果。
■入门级车型或是突破口
接管凯迪拉克后,约翰很可能强化入门级紧凑车型阵容,以尽快提升凯迪拉克的销量和品牌地位。过去两年,约翰多次在不同场合谈到高档车市场发展趋势。他认为,“在高档车市场有一批刚刚成长起来的消费群体,我们必须关注高档车市场的变化,他们年轻有为、购买力强、对产品品质要求高,这是任何一个高档车品牌都不可忽视的群体。到2020年,高档车市场80%的产品由这些年轻消费者购买。”
约翰曾表示,英菲尼迪必须跟随高档品牌的发展趋势,像奥迪、奔驰和宝马那样尽快推出紧凑型入门级车型。当年,约翰在英菲尼迪所面临的难题是,一边要马不停蹄追赶德系高档车的步伐推出入门级车型,一边又要完善英菲尼迪作为高档汽车品牌的产品线。一个高档车品牌只有入门级产品,而没有丰富的更为高端的车型,无论是品牌营销还是市场推广都会面对现实困难。要完善高档车品牌的产品线,需要有力的产品作为支撑。在这一认识下,约翰推动英菲尼迪开发经典的四门高档车型,并且开发为适应一级方程式赛车而打造的车型,以丰富品牌的运动内涵。
凯迪拉克品牌本身有故事,也有经典车型。在品牌认知方面,凯迪拉克比英菲尼迪有优势。约翰掌管凯迪拉克经营大权后,很可能会强化入门级紧凑型车阵容。
■凯迪拉克的新挑战
约翰对于加入凯迪拉克这一决定表示,“通用汽车经历的变革让人印象深刻,通用为汽车行业带来一股令人敬畏的力量。凯迪拉克应该重回其在高档车市场中应有的地位。我很高兴加入凯迪拉克。”
约翰本人对于新岗位充满期待,但是客观上,凯迪拉克最近遇到了一些问题,这给约翰的工作带来挑战。
高管人员变动太大是凯迪拉克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
即将离任的凯迪拉克CEO鲍勃·菲尔古森最近忙于处理通用汽车召回危机,他将出任通用高级政府说客一职。凯迪拉克美国销售与服务副总裁比尔·贝弗尔上月突然离职,他负责凯迪拉克美国业务还不到10个月。凯迪拉克全球战略发展副总裁邓恩·布特勒不久前也已离职。
美国CAR汽车研究中心主席大卫·科勒说:“高档车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凯迪拉克需要稳定的管理团队。”
在100多年的历史中,凯迪拉克经历过大起大落。上世纪70年代,凯迪拉克开始走下坡路。2000年,通用出资40亿美元希望复兴凯迪拉克。如今,在美国市场,面对强大的对手,凯迪拉克显出颓势。今年上半年,德系高档车品牌在美国销量大涨,凯迪拉克销量同比下滑1.9%,ATS、CTS 及XTS三款车型销量均下跌。
太平洋汽车研究中心分析师苏力文说:“凯迪拉克处境窘迫。今年是高档车市场年景非常好的一年,凯迪拉克品牌定位模糊,和德系品牌正面竞争,战况艰难。”
电动汽车ELR的市场推广是今年凯迪拉克经营团队的一个重头戏,但是并不成功。今年ELR在美国上市后,通用汽车在超级碗档期投入巨额广告费宣传该车型,然而上半年,ELR 的销量只有390辆。苏力文说:“ELR 的广告费几乎全打了水漂。”
面对凯迪拉克自身的诸多问题以及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约翰·德·尼琛需要打起精神来应对。
■记者观察:约翰·德·尼琛为何跳槽
约翰·德·尼琛显然是非常有主见的职业经理人。面对自己的老板,汽车行业的超级大腕雷诺日产联盟CEO卡洛斯·戈恩,他选择保留自己的想法并付诸实践。
对于戈恩设想的经营目标,约翰有保留意见。戈恩曾经提出2017年3月底以前,使英菲尼迪年销量提高到50万辆。约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的脑海里没有幻想。2017年前实现年销量50万辆是非常激进的目标。”约翰给这个销量目标设定的时间表是2020年。
“只要经营方向正确,即使2018年,年销量达不到50万辆,我也不会沮丧。”约翰去年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但是,如果到2017年以前,年销量仍然不到20万辆,那就是我们的经营方向有偏离。”
约翰还推迟了英菲尼迪电动汽车上市时间。对于电动汽车业务发展节奏,约翰和戈恩看法似乎不同。早在2010年,戈恩就表示,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形势大好,销量将激增。曾经有媒体问戈恩,其在电动汽车方面是否投资过度,戈恩对此坚决否认。戈恩押宝英菲尼迪LE和日产聆风,对LE上市颇为积极。2012年纽约车展,英菲尼迪曾展示一款5门LE电动概念汽车。2012年,戈恩表示,英菲尼迪电动汽车将在2014年推出。不过约翰至今没有给出这方面的时间表,他说,英菲尼迪的电动汽车项目仍然在进行中,他还强调,希望将有限的资源用于更有冲击力的项目上,比如尽快推动在华或者在英国的生产。
约翰和戈恩在业务上是否有更大分歧,这些分歧是否促使约翰下定决心离开英菲尼迪,外界无从得知。
现在还难以判断约翰加入凯迪拉克后的发展前景,但是对于英菲尼迪而言,他的离职给这个品牌的发展带来未知因素。
约翰领导英菲尼迪的两年中,让这个品牌业绩大为改观。今年上半年,英菲尼迪汽车销量达到10.1万辆,同比增长30%,创历史新高。今年二季度,英菲尼迪单月汽车销量连创新高,在全球31个市场实现增长。
英菲尼迪目前汽车销量稳步提升,正有一系列产品准备上市,公司高管队伍正在调整。另外,该公司在英国和墨西哥的整车投产项目仍在进行中,在华投产项目还没有正式启动。
约翰的离开显然将给英菲尼迪正在进行的项目带来不确定性,另外,英菲尼迪还有一个困扰很久的问题。在过去2年,受日元汇率变动的影响,英菲尼迪对日产的运营利润贡献率基本等于零。如何保持销量增长势头并提升利润,将是英菲尼迪新总裁的作业。
标签:
选车网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chooseauto.com。
创建者:
编辑次数:3次
浏览次数:65209次
最近更新:2014-12-19